得了糖尿病,应该定期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北美
北美 > 健康医疗 > 正文

得了糖尿病,应该定期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都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他们各自对机体的影响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那么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关联呢?

糖尿病共分四型,其中1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这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些类似的发病机制,这就提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已有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除了影响胰腺外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其他器官,导致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产生,其中最常见的1型糖尿病合并症就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5%-30%,是普遍人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的2-4倍,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在1型糖尿病中的发生率为14-28%,而Graves病的发生率为0.5-7%。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自身抗体指标主要有TGAb、TPOAb和TRAb,这些自身抗体在普通人群中的阳性率为2.9-4.6%,而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可达12.1-23.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常见后果为甲状腺功能减退,40-55%的1型糖尿病患者会伴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18%,而在普通人群中仅为5-10%。

伴有亚临床甲减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促甲状腺素水平高于10uIU/L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和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均可能提高。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包括提高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肝糖分解及增加肝脏对胰岛素的分解,这些作用都可导致血糖的升高,因此即使是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轻微降低都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这就导致伴随甲减的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

这些1型糖尿病患者中生长迟缓的发生也与慢性低血糖和甲状腺激素缺乏有关。

另外,1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减可能与血脂异常有关,早起干预治疗可以减少发生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风险。

与甲减相比,甲亢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少见,但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甲亢在1型糖尿病中的发生率仍然是升高的。

有学者认为1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例如酮症酸中毒。

甲亢可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糖异生和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脂肪分解增加,造成整体代谢紊乱。

因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协会都建议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同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抗体。

若结果是阴性的,则应该今后至少每2年检查一次相关指标。

如果自身抗体呈阳性,则应该每6个月检查一次甲状腺功能,除此之外每年还应该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

美国甲状腺协会则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都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已经有大量研究见到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在此,以亚临床甲减这种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例阐述甲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综合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亚临床甲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0.2%,而普通人群仅为4-9%,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亚临床甲减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93倍,而发生临床型甲减的风险为普通人的3.45倍。

研究同时见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亚临床甲减的风险是男性的1.7倍,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亚临床甲减。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见到亚临床甲减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关,这些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变的风险提高1.74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提高1.42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风险提高1.85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提高1.87倍。

另外,亚临床甲减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有关,这些患者发生代谢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这些数据均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普遍存在,并且治疗甲减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降糖,同时早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非常有必要,同时应该给予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恰当的个体化治疗,同时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