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制作芋泥。
【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 淼】萨摩亚是浩瀚的南太平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新西兰和美国夏威夷之间,属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历史上曾经是图依汤加帝国的重要岛屿。在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屿上,芋头之于萨摩亚人,就像饺子之于中国人或者比萨饼之于意大利人,其意义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文化符号,甚至是远离萨摩亚故土的人们乡愁的一部分。
在太平洋岛国,芋头是主要的食材。在所有岛国里,萨摩亚出产的芋头最有名。客观上来说,芋头的烹饪并不容易。芋头有棕色的纤维状粗糙外皮,剥开后里面是粉红色、白色或紫色的果肉。煮熟后果肉呈紫灰色,肉质类似番薯。
芋头并不能生吃,其所含草酸会刺激喉咙和口腔。有些人对草酸过敏,甚至用手触碰就会发痒。不过,长期的海岛生活让萨摩亚人学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他们选用当地盛产的椰子制作成油脂,涂抹在手上防止因处理芋头引起皮疹。
萨摩亚人可谓烹饪芋头专家。常规的芋头烹调方式是水煮或者火烤。现代萨摩亚人学习欧洲人做薯条的方法,将芋头切成条状炸成“芋头条”,味道不错。萨摩亚人还把芋头蒸熟后制成芋泥,味道也相当不错。
萨摩亚人制作芋头以咸味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海岛环境下很难提取糖。原味芋头的优点就是易于融合盐的味道,伴以椰子奶的醇香,形成了独特的“太平洋风味”。
芋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易于消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营养学家的青睐。芋头比马铃薯拥有更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并且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尤其适合婴幼儿和有消化问题的成年人。因此,不少乳制品企业将芋头粉添加至婴儿食品中。其实,在过去,萨摩亚的母亲们早已发现芋头有助于消化的特点,会将咀嚼过的熟芋头做成小丸子,放在手背上揉搓软化,之后喂给婴儿。毫不夸张地说,芋头丸几乎是所有萨摩亚人吃到的第一餐,也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美食记忆。
气候变化导致太平洋岛国面临生存危机。尽管在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援助下,萨摩亚的基础设施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是,限于海岛自然条件的约束,生活依然比较辛苦,促使不少萨摩亚人选择移民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活。据统计,萨摩亚本国人口约20万,而旅居新西兰的萨摩亚人也有20万,在澳大利亚也有近10万。在澳新两国都有萨摩亚人的聚居区,而这些区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菜店外摆放的芋头,在牌子上会写明来自萨摩亚,突出原产地。
作为太平洋食物的代表,有关芋头与王权的神话在萨摩亚广为流传。相传远古时期,宇宙的创造者、天神塔伽罗阿与妻子乌卢弗加居住在天堂。来自萨摩亚的一对夫妇决定将他们的儿子佤阿依送上天堂,向塔伽罗阿要一些淡水与治理国家的方法。
当佤阿依到达天堂时,首先遇到了乌卢弗加。得知来意后,乌卢弗加让佤阿依见到塔伽罗阿时不要说话。乌卢弗加对塔伽罗阿说佤阿依是为父母的事而来,并称他们想要芋头种子来耕种。塔伽罗阿断定佤阿依父母的目的是获得芋头,进而统治世界。塔伽罗阿满足了佤阿依的要求,并派自己的儿子将芋头带给了人类,同时也赋予了佤阿依父母统治地球的权力。尽管这是神话传说,却反映了芋头在萨摩亚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