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水华
图 | canva
世界美食之都,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头衔。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四川成都、广东顺德、江苏扬州和淮安、以及澳门特区这五座城市,既代表了中国在地饮食的最高水平,也为大家列出了一张寻味城市的心愿地图。
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实是,中国四大菜系里的川菜有了成都作为代表,粤菜有了顺德和澳门作为代表,淮扬菜有了淮安和扬州作为代表。而曾经名声最大、排行最靠前的鲁菜,在世界美食之都的平台上,至今还是一片荒芜。
山东方面当然不可能对这种尴尬视而不见,事实上,从2016年起,济南就开始连续四年组织中国鲁菜文化节,并由国内协会颁发了“中国鲁菜美食之都”称号,显然,一系列的动作剑指世界美食之都。
在济南折戟之后,烟台又拿到了接力棒。2020年,山东省“两会”上出现了“助力烟台创建世界美食之都”的提案。2021年,烟台市相关部门出台了创建世界美食之都的工作报告。此后,关于世界美食之都的大小研讨会在山东不断召开,申报材料也没有少准备。
但直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一座山东城市能获评“世界美食之都”。
力气用了很多,连一朵水花都没能溅起。这就不仅仅是尴尬了,说是鲁菜之耻,也不为过。
🔺烟台创建世界美食之都研讨会,单看在座嘉宾的衣着与发型,就能想见讨论的内容了。
NO.1
评不上世界美食之都的鲁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查阅维基百科关于“鲁菜”的词条,很容易发现一个逻辑上的漏洞:“鲁菜是唯一自发型菜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里,只有鲁菜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别的菜系均是在其他菜系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
这里的“其他菜系”,表达得直白一点,不就是鲁菜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说,鲁菜是淮扬菜、粤菜、川菜的祖宗呢?
恐怕哪位鲁菜专家、鲁菜厨子敢这么说,会立刻被其他省份的同胞们喷成筛子。
拧巴的是,鲁菜从业者们又特别执着于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源流的概念,百般妥协之下,才出现了“唯一自发型菜系”这个拗口的,欺负别人看不懂的,颇有自娱自乐色彩的“自我介绍”。
事实上,在传统的中华文明核心区里,齐鲁大地也确实曾是物产最丰富、烹饪艺术最发达的地方。相比气候干旱、冬季高寒,且一直饱受黄淮泛滥之苦的中原腹地,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土地平旷肥沃的胶东半岛,既适合种植各色瓜果蔬菜、也能捕获丰富的海产品。
上古时代,在同一种面食变着花样吃三顿的中原百姓眼里,山东这样的地方,当然应当有繁荣的经济、昌明的文化和多元的饮食。这是齐桓公任用管仲,称霸中原的地理基础,也是后来鲁菜称雄中国的文化源头。
但是,“中国”这个概念,一直在进步。
随着魏晋六朝以来的南方大开发、宋元时代对西南地区的征服、以及岭南地区一直以来的对外贸易、移民,淮河、长江以南的中国南方广大地区逐渐被纳入“中国”的概念里,并以黑马的姿态,逐渐成为帝国更发达的经济支柱。
而这些地方,也是后来诞生川菜、粤菜、淮扬菜的土地。
很显然,鲁菜确实是最早的能代表中国饮食水平的地区,但却不是后来包罗万象的中华味道的唯一源头。
广府菜里一道简单的酥皮,也许融汇了阿拉伯酥的烘焙技艺和法式酥点的起酥手法;潮汕牛肉火锅的沙茶蘸酱,来自南洋地区滋味丰沛的烧烤沙嗲;川菜脍炙人口的冷盘夫妻肺片里,加入了原产美洲的辣椒、原产地中海的茴香、原产爪哇的丁香、原产越南的八角;淮扬菜里的大煮干丝、文思豆腐,则来自明清之后,江浙文人们因为富庶的生活环境,对切配技巧精益求精的追求……
取法世界,而孕育于本地。你说鲁菜是这些菜系的祖宗?怕是会被人打死。
很遗憾,直到今天,很大一部分鲁菜的从业者和拥趸,还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
NO.2
不合时宜和崇古尚尊,直接导致了鲁菜体系对如今这个时代的误判。
“世界美食之都”的评选标准很有趣,一共有六项,分别是:
在城市中心地区有高度发达的美食行业;
充满活力的美食社区中有数量众多的餐厅和厨师;
拥有在工业时代科技进步情况下依然留存的当地烹饪诀窍、方式和方法;
举办过美食节、烹饪比赛、相关奖项等活动;
尊重当地传统产品的生产氛围;
注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仔细拆分,并没有一项标准与“好吃”有关。
事实上,好不好吃是每个人主观的认知,而一个城市的饮食业态够不够发达,餐饮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是否足够多,独特的烹饪方式是否足够丰富,本地百姓和政府对饮食是否足够重视,才是更有现实意义的标准。
这是“世界美食之都”比某珍珠、某其林等榜单,对大众旅行者们更具参考的价值所在:餐厅榜单更多指向的是评委们个人口味的偏好,或是商业操作下的既得利益者;而美食之都,则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整体饮食水平,和食物丰富程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觉舒适区,在一个内蒙孩子眼里,琳琅满目的潮汕生腌海鲜一定没有一大碗羊汤、一张焙子好吃满足;在一个重庆娃儿眼里,精工细作的扬州狮子头、苏州三虾面,也不如一碗加了藤藤菜的小面更巴适。追求“妈妈的味道”应该回到老家,而出门旅行的目的,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味觉宽度,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世界美食之都的评选,很精准地切中了这一点。
简言之,餐厅榜单是给人们的味觉舒适区提供保护伞,而世界美食之都,则给予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逛吃的自由和寻觅的乐趣。
但山东的鲁菜从业者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点。在众多关于烟台参评世界美食之都的政府文件和官方活动中,最多见的用词是“提升高端餐饮水平”“启动鲁菜文化场馆设计”“推动鲁菜非遗传承人评选”……
显然,这种政治运动式的“造神”,确实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一批高级饭店、几位“传奇”大厨、甚至是鲁菜之旅网红打卡点。但对于社会餐饮的整体水平、街头小吃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独特程度,以及食材的质量,没有任何作用。
很遗憾,在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打造鲁菜世界美食之都的官方文件里,找不到任何关于食材溯源、种植养殖独特性、增加年轻餐饮从业者创造力和鼓励社会餐饮多元化的相关内容。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山东的某其林餐厅和某珍珠餐厅,这几年应该会新增不少,而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我看悬。
🔺某其林、某珍珠双料上榜鲁菜餐厅,出品和烹饪大量借鉴了法餐、日餐和粤菜,甚至台州菜风格。
🔺传统宫廷菜,无论排盘审美还是烹饪技法,都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
NO.3
不仅世界美食之都的评选举步维艰,更广泛意义上,鲁菜的没落,也与山东地区紧紧跟抓“中华主流文化”的招牌有莫大关系。
众所周知,元明清三代,随着少数民族与赤贫阶级轮番登上中国政治的最高舞台,唐宋以来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民主制度萌芽的历史进程被打断。宋以前的“臣以为”变成了清朝的“奴才在”。
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这实际上是社会多元化被扼杀,越来越追求“唯一标准答案”的趋势。
相比天高皇帝远的川中、岭南和江南,山东在地理上更临近元明清三代的帝国中枢,经历的拉锯战乱、文化冲击更多,当然,也受这种落后观念更深的影响。
今天,有口皆碑的山东“官本位”,很多山东人挂在嘴边的“朝中有人好办事“,山东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无比热情,都是这种“唯上命”价值观的具象呈现。
这种价值观也反映在吃喝上,很多高级鲁菜餐馆需要“托关系打招呼”才能吃到好味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面对普通游客,“好客山东”拿出的却是几十元一只的天价大虾和上百元一杯的扎啤。
哪怕是火爆一时的淄博,“进淄赶烤”的游客们也心知肚明,被廉价食材和工业制造的小饼加持之下的“烧烤之都”,更大程度上只是关于性价比的无奈选择——在预算充裕、假期充足的前提下,谁不知道广东的粤菜更精美、新疆的烧烤更奔放。淄博烧烤越火,越是从侧面证明了山东味道的贫瘠。
如果不信,可以问问那些鲁菜“大师”们,淄博在鲁菜里的地位,看对方会不会露出轻蔑的嗤笑和白眼。
看不上市井平民的内容,也做不好与时俱进的精致料理,沉迷于“鲁菜就是地道官府菜”里不可自拔,叫嚣“皇上吃的才是最好的”“贡品的味道你们不懂”的那些守旧者,活该被时代淘汰。
🔺香酥绵糯的把子肉,极少没登上高级鲁菜的厅堂
说到底,鲁菜里那些秘而不宣的“吊汤”技法;那些繁复的干炸、酥炸、软炸技法;那些独特的爆炒、清炒、滑炒技法,在文盲率90%以上的清末民国,确实能独步一方。但在今天这个互联网发达、短视频满天飞的时代,还会是不得了的独家秘笈么?哪位训练有素、科班出身的川菜、淮扬菜、粤菜大厨不会吊汤、不会炸炒?
而除了这些“吃老本”的过去的荣光,今天的鲁菜,还剩下什么呢?
大人,大清早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