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万人研究:20 岁熬夜值班受过的伤,50 岁还没好全
北美
北美 > 健康医疗 > 正文

最新!超万人研究:20 岁熬夜值班受过的伤,50 岁还没好全

最新!超万人研究:20 岁熬夜值班受过的伤,50 岁还没好全

总有行外人问,医生的工作时间表是怎样的。

实际上,不是 996,也没有 007,准确的说,没有工作时间表,只有轮班、夜班、随机不下班.....

如此工作 30 年,50 岁后坐在科室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近日,有研究团队做了一项横跨 30 年的随访,研究工作模式对于睡眠与健康的影响,并将相关结果发表在了 PLOS ONE 上。

工作时间混乱,伤害最大

这项研究中,团队通过 1979 年全美青年纵向调查(NLSY79)收集了 12,686 份全国代表性样本的信息。从 22 岁就业开始,纳入研究并定期随访;当纳入研究者迈过 50 岁时,则对其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身体和心理功能进行评估。

图源:PLOS ONE

图源:PLOS ONE

研究团队将参与者们的工作模式分为 5 种类型,分别如下:

>标准工作(standard):从早上 6 点或更晚开始,下午 6 点结束。

>晚班(evenings):从下午 2 点或更晚开始,午夜结束。

>夜班(nights):从晚上 9 点或更晚开始,早上 8 点结束。

>不规律工作(variable):分班、轮流轮班或工作时间不规律。

>不工作(not working):不从事任何工作。

团队在对参与者 50 岁后的调查中发现,在这三十多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标准工作”的人群,约占研究总人数的 26%,不出意料,睡眠时间与质量、身体和心理状况在所有组别中都是最佳值。

图源:参考资料 1

图源:参考资料 1

相比之下,其他工作类型的人群,在睡眠、身心健康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有部分人群(占 17%)在职业生涯早期(20 岁)从事“标准工作”,但中途变道、在 30 岁后逐渐开始“不规律工作”,他们在 50 岁时睡眠时间较少、质量较低,并且自我报告健康状况不佳、抑郁的可能性更高,身体和心理功能得分都较低(存在统计学显著相关)。

另一组人群(占比 12%)的情况则更加贴近医护人员,工作时间较为混乱:30 多年里,工作时间为“标准工作”,但实际上混杂着“不规律工作”。该组的睡眠、健康结果同样也明显较差。

研究团队还将中途改变工作模式与工作模式一直混乱的两组人群相比,发现工作模式一直混乱的人群,每天的睡眠时间明显更少,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12)得分也明显更低。

全球 1/3 的人,都在"非标准"上班

早上按时打卡、白天按时下班的“标准工作”,是较为难得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工作时间都被认为是“不标准”或倒班的。

根据相关研究和理论,“非标准工作”是指工作条件差、权力关系弱的工作,包括工资低、工作时间不可预测或不稳定、福利很少或没有、议价能力较弱或没有。

想衡量自己是否在“非标准”上班,可以参考更直观的基本指标:在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之外工作,比如在清晨、晚上或深夜工作,或者工作时间不规律(如轮班、或工作时间不可预测)。

“非标准工作"加剧多种疾病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非标准工作"(尤其是上夜班)更可能导致身心健康状况不佳,与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存在明确的联系。一项关于美国工作者的研究显示,COVID-19 危机加剧了非标准工作现象,倒班工作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死亡概率也更高。

► 女性更容易中风、患乳腺癌

同样是非标准工作,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健康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报告轻度至中度抑郁症,但男性比女性更常报告严重抑郁症和自杀念头。

另外,与同行相比,非标准工作的女性(尤其是上夜班),经历睡眠障碍、疲劳、中风和乳腺癌的几率显著升高。

在科室轮班 1 年,更易失眠或嗜睡(不轮班后就恢复了)

有一种障碍,叫轮班工作障碍(SWD),其特征是过度嗜睡和与工作日程相关的失眠。

在《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 (ICSD-3)中,SWD 的诊断包括以下四个标准:

(1)主诉失眠或过度嗜睡,伴有总睡眠时长下降,并与反复占用通常睡眠时间的工作日程有关;

(2)症状必须与轮班工作时间表相关,并且至少持续三个月;

(3)通过至少 7 天的睡眠日记或体动记录仪结果显示有紊乱的睡眠-觉醒模式;

(4)睡眠障碍不能用另一种睡眠障碍、内科或神经疾病、精神障碍、药物使用、糟糕的睡眠卫生习惯或物质使用障碍来解释。

有研究者对挪威的 1533 名护士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纵向调查后发现,轮班 1 年的护士在第二年年度更有可能报告 SWD ;并且大多数护士在停止轮班后,过度困倦和失眠的情况都有所减少。

虽然值班、熬夜无法避免,但可尝试在周末或空闲时补觉 1~2 小时。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与周末补觉时间 <1 小时相比,周末补觉 1 小时以上的参与者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降低 63%;而对于工作日睡眠 <6 小时的参与者来说,周末补觉超过 2 小时,可以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70%。

致谢:本文经 福建省立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林懿祺 专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