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第一代网红城市,我后悔了
北美
北美 > 文旅 > 正文

去了第一代网红城市,我后悔了

作为鼻祖级网红旅游城市,威尼斯终于决定成为一个收费的“威尼斯乐园”。

经历了游客预约制、禁止大型游轮停靠、限制旅行团人数等遏制“过度旅游”的措施后,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尼亚罗宣布,将从今年4月25日起,对一日游旅客收取5欧元(约合人民币39元)的“入城费”

这个酝酿了几年的计划,被威尼斯政府寄予厚望——“利用财务杠杆来劝阻那些没有预订进入城市的人”。显然,对于从世界各地奔赴水城威尼斯“圆一场梦”的旅客而言,区区几欧元的入城费还不足以成为有力的“逐客令”

△ 旅游旺季,威尼斯“购物街”人满为患。(图/纪录片《我爱威尼斯》)

△ 旅游旺季,威尼斯“购物街”人满为患。(图/纪录片《我爱威尼斯》)

与络绎不绝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尼斯城区常住居民数量的逐年下降

在威尼斯当地,有市民摆出“威尼斯死亡倒计时”电子显示器,以此反对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旅游业。显示器上写着:威尼斯当地常住人口已经从1957年的17.4万,下滑到如今的不足5万人。

而到访威尼斯的游客数量依然在逐年攀升,如今已突破3000万关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8万的游客要踏上面积只有7.8平方公里的威尼斯主城区。在旅游旺季,这个数字甚至能飙升到一天40多万,远超当地原住居民人口。

△游人如织的威尼斯,正在成为威尼斯人不得不逃离的“家”。(图/Unsplash)

△游人如织的威尼斯,正在成为威尼斯人不得不逃离的“家”。(图/Unsplash)

“也许我们也会成为博物馆中的遗物”“威尼斯人可能会先于威尼斯城消失”……在当地人看来,威尼斯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正在无形中慢慢“杀死”这座城市

没去过意大利,

但你一定去过“威尼斯”

坐在摇曳的贡多拉上,跟随蜿蜒狭窄的河道穿过一道道桥梁,身后穿着黑白条纹衫的外国船夫精神抖擞地“营业”,两边是色彩斑斓的繁华商铺,抬起头还有永远不会下雨的“蓝天白云”……所有你想在威尼斯体验的意大利风情,在大连、澳门都有“同款”

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大连威尼斯水城、贵阳威尼斯网红街、上海恒大海上威尼斯小区……形形色色的“东方威尼斯”在中国落地生根,在实地体验真正的威尼斯风情之前,大多数国人已经看腻了。

于是,对于许多中国游客而言,真正的威尼斯也不再是那座带来惊喜和意外的梦中之城,而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点了。

△美国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酒店。(图/Unsplash)

△美国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酒店。(图/Unsplash)

“要想不痛恨,只有走到威尼斯的世俗生活里去。”曾在威尼斯旅居三个月的作家阿城,给威尼斯的最佳赏味期限是“一个星期刚好,印象饱满细致”,“如果待超过半个月,就会开始无聊,以致厌恶”。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游客而言,一个星期的时间太过奢侈,在一两天匆匆一瞥的印象里,威尼斯几乎和所有网红城市带来的观感并无二致:人太多、东西太贵、体验太差

△里亚托桥上,总是挤满密密麻麻的人群。(图/Unsplash)

△里亚托桥上,总是挤满密密麻麻的人群。(图/Unsplash)

威尼斯的游客能多到什么程度?——“地上是人,桥上是人,水上还是人。”这几乎成了某短视频软件里,威尼斯vlog的洗脑文案。

“日落的钟声响起时,我要在叹息桥下吻你。”关于叹息桥的浪漫想象,随时会被浩浩荡荡的游客们冲散,你甚至连恋人的手都牵不住,更别提在桥上静静欣赏、谈情说爱。

从黎明破晓前到日落黄昏时,里亚托桥上永远趴满了举着各种“长枪短炮”的游人。唯有当午夜降临前,人潮退去后,你才能听见狭窄空荡的小巷中,传来似有若无的叹息。

△威尼斯的浪漫,大概只存在于文学与艺术中。(图/《情定日落桥》)

△威尼斯的浪漫,大概只存在于文学与艺术中。(图/《情定日落桥》)

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曾描绘出这座一度风光无限的共和国商市的风貌,如今旅客们只能用自己的钱包与真正的“威尼斯商人”逐一过招。

游客专供的贡多拉,得分时段收费,白天80欧元半小时(约合人民币630元),晚上七点以后涨到100欧元半小时(约合人民币788元)。一艘贡多拉可以坐6个人,只接受包船。如果想一边游船一边唱歌,你还得另外聘请专职“歌手”。

这座“漂浮”在亚得里亚海上的城市,所有物资的进入都必须通过海运,因此城内的物价平均比外面高1-3倍。如果计划在著名的“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悠闲地坐着喝一杯咖啡,那你得准备好为“天价账单”买单——10欧元一瓶矿泉水、11.5欧元一杯expresso,18欧元一杯拿铁(分别约合人民币79元、91元、142元)。

△圣马可广场。在这里吃薯条,你甚至还得自己花钱买番茄酱。(图/Unsplash)

△圣马可广场。在这里吃薯条,你甚至还得自己花钱买番茄酱。(图/Unsplash)

当你拿着“天价账单”找店员理论时,他大概会心平气和地和你解释:“Ciao,你本可以站着喝。”因为坐在广场上喝咖啡可以观赏现场管弦乐队表演,故收费较高;而在咖啡馆吧台站着喝咖啡,只需要1.25欧元(约合人民币10元)。所以,其实你买的不是咖啡,而是附赠一杯咖啡的现场演出门票。

和所有网红景点一样,在威尼斯,你同样得提防所有对你过分热情的陌生人。遇到“热情”送花、放鸽子粮、戴手链的人,记得一定要拒绝,这样对你的钱包比较好。

关于威尼斯,互联网上有太多“避雷指南”,但这依然无法动摇全球游人“打卡”的决心。

△阿城在《威尼斯日记》写道:“威尼斯像‘赋’,铺陈雕琢,满满荡荡的一篇文章。华丽亦可以是一种压迫。”(图/Unsplash)

△阿城在《威尼斯日记》写道:“威尼斯像‘赋’,铺陈雕琢,满满荡荡的一篇文章。华丽亦可以是一种压迫。”(图/Unsplash)

除了有趣而独特的水城生态景观,威尼斯还凝聚着文艺复兴的精华。遍布全城、让人目不暇接的文化遗产,完美契合游人对一座旅游文化城市的所有期待。

然而,这就像一顿看起来丰盛诱人的自助餐,细品时往往乏善可陈。“非常符合多数旅客不喜欢粘滞历史却喜欢浏览历史的中学生心理”。余秋雨的总结可谓一针见血,走马观花式的威尼斯打卡之旅,也许正是大部分游客唯一做到的。

逃离威尼斯

游人如织的威尼斯城里,每日都有原住居民在悄无声息地逃离。

数据显示,近年来,威尼斯平均每天流失居民2.4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当初那个宁静悠闲的小城,变成喧嚣而混乱的主题乐园,这是他们不得不离开的理由,也是他们不愿再回去的心病。

毫无疑问,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海上商业帝国的唯一支柱

△唯有漫天飞舞的鸽子、海鸟,提醒着游人谁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图/Unsplash)

△唯有漫天飞舞的鸽子、海鸟,提醒着游人谁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图/Unsplash)

旅游业除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推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威尼斯市政府统计,2019年威尼斯旅游业创造了至少30万个岗位。威尼斯还有相应的职业保护制度,例如贡多拉船夫只能由世代居住在威尼斯的原住民担任。

这一切的代价是,威尼斯人必须将自己的家园和生活全部“出卖”。

游客过多,推高了当地物价、房价与租金,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也开始被旅游业侵入,医院、熟食店、水果店、传统手工作坊逐一被各种旅游纪念品商店、酒店“挤走”,当地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游览威尼斯的最佳方式,也许是跟着作家的笔触,在想象中抵达那些桥梁、小巷、教堂、宫殿……(图/Unsplash)

△游览威尼斯的最佳方式,也许是跟着作家的笔触,在想象中抵达那些桥梁、小巷、教堂、宫殿……(图/Unsplash)

20年前,在圣马可广场租一个单间只需月租150欧元(约合人民币1182元),而现在,600欧元(约合人民币4726元)只够你和陌生人共享一间狭窄而老旧的卧室

越来越多本地人将自有住宅改造成民宿出租,然后搬到附近的陆地城市。当地住宅观察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私人住宅占威尼斯旅游住宿的58%,一些被分配到威尼斯主岛工作的政府官员甚至找不到房子安家。

游客的涌入,让城市变得拥挤喧哗和肮脏不堪。威尼斯人不仅要亲历家园成为游人随意对待的主题乐园,甚至连自己也沦为这个乐园的自带NPC。

△2021年,受疫情限制措施影响,威尼斯狂欢节只允许本地民众参加,“狂欢之城”久违地变成空城。(图/视觉中国)

△2021年,受疫情限制措施影响,威尼斯狂欢节只允许本地民众参加,“狂欢之城”久违地变成空城。(图/视觉中国)

一位威尼斯人曾向媒体讲述他的经历:因为家住一楼,当和家人在花园里吃饭时,他们就成为了旅行者的拍摄对象,“我们在自己家里感觉就像外国人,或者是动物园里的动物”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威尼斯遗产的民间组织Venessia,在2009年为这座常住人口已经不足6万的“垂死之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由三艘贡多拉组成的“送葬船队”,运载着象征“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着威尼斯大运河缓缓前行。

Venessia创始人甚至预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成为庞贝城一样的鬼城。”

△沉船书店,每年冬天11月至隔年3月的高水位期间,当运河水位一涨,水便会浸湿整间书店。(图/Unsplash)

△沉船书店,每年冬天11月至隔年3月的高水位期间,当运河水位一涨,水便会浸湿整间书店。(图/Unsplash)

2017年,该组织还举行了一个名为“威尼斯乐园”的抗议活动,模仿迪士尼乐园的模式,为威尼斯制作了一张“主题乐园”地图,巨大而醒目的“欢迎你们来到威尼斯乐园”字样分外刺眼。

更为讽刺的是,围观这些创意十足的抗议活动,可能又会成为游人踏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威尼斯,何以为继

《假如威尼斯消逝》的作者、著名艺术史学家萨尔瓦多·塞提斯认为,威尼斯已经成为“标准化和现代性的受害者,它正在被简化为一种具有旅游和酒店功能的商品”

更悲哀的是,这也许正是威尼斯最初的目标。在威尼斯身上,你几乎能看到今日所有网红城市的影子。作为第一代网红旅游城市,其旅游产业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为全球旅游功能区的发展打了个样。

△威尼斯已经沦为全球派对的背景板之一。(图/纪录片《我爱威尼斯》)

△威尼斯已经沦为全球派对的背景板之一。(图/纪录片《我爱威尼斯》)

狂欢节、艺术双年展、威尼斯电影节 等贯穿全年的节庆活动,让威尼斯成为全年无淡季的热门旅游城市。每年邀请作家、艺术家来到威尼斯旅居创作,用不朽的文学与艺术,让威尼斯声名远扬。

为了维护威尼斯独特的水城生态景观、遍布全城的文化遗产,威尼斯像一位满头银发却依然在与地心引力做斗争的女明星——

源源不断地投入真金白银,用各种“科技与狠活”提拉下垂的脸面。因为意大利人什么都马虎,只有一样不马虎,就是艺术。

正如余秋雨在散文中所写的:“威尼斯因过于出色而不得不任劳任怨。”在威尼斯的模拟葬礼上,一名演员也高声朗诵道:“威尼斯啊,你没有死去,你只是累了。”

△威尼斯狂欢节期间,游客聚集在大运河旁。(图/视觉中国)

△威尼斯狂欢节期间,游客聚集在大运河旁。(图/视觉中国)

与圣马可广场恢弘的文化遗产共存的,是旧建筑外墙上悬挂着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巨幅广告,它们无一不在昭示这座城市商业化的无孔不入

遍布广场内的70个垃圾箱,每天需要由专门的清洁人员清理3次以上。现在人工成本又更高一些了。

为了阻挡频繁的洪水,威尼斯开始修建摩西工程。历时16年,工程终于在2020年完工,造价从最初预计的16亿欧元,经过拖延、贪腐、物价上涨,数字最终停留在55亿欧元,而后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千万欧元。

△近年来,威尼斯多次被淹。两张分别在1900年、2021年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显示,曾经露出水面的6级台阶,如今已有4级置于水下。(图/B站@两颗太阳_Show)

△近年来,威尼斯多次被淹。两张分别在1900年、2021年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显示,曾经露出水面的6级台阶,如今已有4级置于水下。(图/B站@两颗太阳_Show)

砸钱也许可以留住风景,却留不住心灰意冷的威尼斯人。而没有了威尼斯人的威尼斯,和人造的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大连威尼斯水城有什么区别?然而,威尼斯似乎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

2023年,意大利公共债务增至2.8万亿欧元,成为仅次于希腊的欧元区第二大负债国。威尼斯是资源匮乏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在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面前,旅游业成为难以割舍的“提款机”。

△半掩着门的冷清小店,多是威尼斯老人开的。(图/纪录片《我爱威尼斯》)

△半掩着门的冷清小店,多是威尼斯老人开的。(图/纪录片《我爱威尼斯》)

如此看来,那些试图遏制过度旅游的“组合拳”,更像是隔靴搔痒。过度旅游的症结,很多时候不在旅游业本身。如何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的同时,不再依靠旅游业“一条腿走路”,才是保护威尼斯的关键。

庆幸的是,威尼斯还有不少老一辈的手工艺人在坚守 ,用半掩着门、冷清的小店凝固着属于威尼斯的旧时光,守卫着威尼斯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