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这项工作很重要!记住肿瘤早筛三原则
北美
北美 > 健康医疗 > 正文

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这项工作很重要!记住肿瘤早筛三原则

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相对治疗,预防更为重要,而在预防策略中,肿瘤的早期筛查尤为关键。

癌症死亡风险降,早期筛查发挥重要作用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肿瘤的早筛可以提升早期肿瘤比例,提升患者生存率,最终实现肿瘤死亡率的下降。

从2000年到2018年期间,我国恶性肿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是在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但是死亡率实际上是以大约每年1.3%的速度在下降。也就是说,抛开老龄化的因素以外,尽管癌症越来越多,但是死亡的风险是在下降的。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归功于治疗的进步以及早期筛查。

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极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让原本生存期很短的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并提升了生活质量。而筛查更是让许多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和30年前相比,开展了筛查地区的早期患者比例有了明显提高,预后得到极大提升。早筛对提升生存率的正向作用在许多国家得到印证。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多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生存率在过去半个世纪内提升了40%。

早筛讲究个性化,根据自身风险设计专属计划

常有人说,“我没有不舒服,为什么要去医院做检查?”要知道,对筛查而言,就是要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去开展相应检查。因为癌症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肿瘤早筛可以在无症状时发现癌症或者癌前病变,提前治疗,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的可能。

早期发现的癌症甚至是癌前病变,治疗方案相对简单,而且可以减少高额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资源消耗,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例如在肠镜下发现腺瘤性息肉(肠癌的最主要癌前病变),甚至不用开刀,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即可治愈,恢复一切正常生活。许多早期的乳腺癌发现后,不仅可以开展保乳手术,许多患者更是可以免于化疗之苦。而如果癌症在全身转移后再发现,除了较短的生存期和极差的生活质量以外,高额的治疗费用也将给患者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

关于肿瘤早筛,尤其要注意三条原则:

第一,了解自身风险。

每个人对于不同肿瘤的风险是不同的,知道自己的肿瘤风险,并开展相应检查尤为重要。

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特殊感染情况(如乙肝HB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或是某些特定疾病史,都会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有些人的家中存在多个家属罹患同类恶性肿瘤患者(如多位家属为乳腺癌或者卵巢癌),或家属发病年龄特别年轻,可能提示家族中存在先天携带特定基因(胚系基因)突变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以及基因检测,并根据结果定制筛查计划。

第二,做好筛查体检规划。

肿瘤的筛查不是做过一次就万事大吉了。做肿瘤筛查,要制定长期的“筛查计划”。例如对一名40岁出头、已婚、没有肿瘤家族史、不吸烟但日常爱吃高脂高蛋白美食的普通女性而言,需要每一至两年进行1次乳腺X线(钼靶)联合B超、宫颈癌筛查,每年一次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45岁以后,可以增加一次胃肠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下一次检查的时间。到了65岁以后,如果宫颈细胞学检查仍是阴性,则可以暂停宫颈癌的筛查,但是乳腺和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仍需继续。

第三,科学理性对待筛查结果。

在肿瘤筛查的过程中,要理性区分哪些是筛查性的检查,哪些是诊断性的检查。

筛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用简便、便宜的手段来浓缩高危的人群,进而进一步开展诊断性检查。

部分早筛的结果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观察随访后再下结论。

对筛查结果,应保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假阳性不必过度恐慌,假阴性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例如在大肠癌筛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便隐血阳性,并不代表一定是有肠道肿瘤,要进行肠镜确认。有些人在胸部CT首次发现磨玻璃结节后,也并不代表肺部一定有肿瘤,可能是炎症,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再下结论。

当然在筛查过程中,有时尽管筛查指标并未提示阳性,如有不适,还是应及时就医。

文:郑莹 周昌明(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主任医师,公共卫生主管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