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量过大会损伤听力?
北美
北美 > 健康医疗 > 正文

音量过大会损伤听力?

对于不少孩子来说,耳机和扬声器是随身携带的必备小物品。然而这一现象背后也浮现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孩子大声听音乐是否会对他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国际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定,职业噪声暴露应低于85—90分贝。对于新生儿来说,相关研究建议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噪声水平应低于65分贝。综上所述,临床上建议进入儿童外耳道的噪声声压水平低于65分贝。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程度与噪声特性、暴露时间及个体易感性等多重因素有关。当噪声强度越大,损伤程度越严重;噪声性听力损伤主要发生于高频区(3000—6000赫兹),4000赫兹频区最易受损,而且窄频谱噪声危害更大。

另外,噪声暴露时间越长,听力损伤越严重。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音乐中,即便音量不算特别大,也可能对听力造成累积性损伤。儿童听觉系统相较于成人更脆弱,他们的耳蜗结构更细小,毛细胞也更容易受损。

噪声暴露会引起的噪声性听力损伤,主要包含暂时性阈移、永久性阈移与声损伤。暂时性阈移指的是噪声暴露后的听敏度暂时性下降,表现为听敏度下降、耳闷感以及耳鸣,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为数小时或数天;永久性阈移指的是噪声暴露导致的听阈无法完全恢复;声损伤则往往出现于一次强烈的噪声暴露(如爆炸)中。

当儿童长时间处于65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往往会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例如,产生永久性阈移和声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孩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其语言学习能力,导致出现语言发音延迟、口齿不清晰、表达能力差,以及对音乐、节奏等刺激反应迟钝的现象,也常常会因为听不见或听不清家长和老师说话,导致日常行为异常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5—19岁青少年中,每4000人中有3人患有不同程度耳聋。目前,我国听力障碍残疾人群约2780万,其中0—6岁听力障碍儿童约13.7万人,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2—3万人。防患于未然,极其重要。

如何发现孩子听力障碍?

首先,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

听力障碍的孩子对声音反应不敏感,比如不易被突然的声响惊吓,唤其名字时反应不迅速或常常没反应;与人交流时常盯着对方嘴巴,或有喜欢偏头、将手拢在耳后等习惯;语言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人,比如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不会发音,或者发音不清、不准确等;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喜欢将电视或其他声音设备的音量调得很高。

其次,对孩子作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通常分为主观和客观听力检查。主观听力检查需要测试者配合来完成相应任务,而客观听力检查则是通过测量声音的传导或大脑对声音的反应来评估听力系统的功能。

主观听力检查:纯音听力测试是最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之一,通过给测试者依次播放不同频率的纯音,并让测试者根据听到声音的情况做出反应,如听到声音则举手示意等来评估听力阈值,此方法可以了解测试者在各个频率上的具体听力情况,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言语识别测听则是使用特定的言语材料,如单词、句子等,让测试者听到声音后复述或理解,进一步了解测试者日常交流中的听力情况。

客观听力检查:耳声发射是通过检测耳蜗内产生的声音信号,反映耳蜗的功能状态,可用于筛查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以及评估某些听力疾病的早期变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通过监测大脑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测试者听觉功能,适用于婴儿、幼儿等无法配合听力测试的人群;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使用多个频率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的听力评估,尤其适用于无法配合纯音听力测试的儿童和特殊人群;声导抗测试可测量中耳的功能,如鼓膜的活动度、听骨链的传导情况等,有助于判断中耳疾病如中耳炎等对听力的影响。

如何保护孩子的听力?

儿童期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损害都可能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社交技能和整体发展。

预防听力受损不仅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乎他们的未来成长。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听音乐习惯,教导他们合理控制音量和时间。如果发现孩子有听力相关问题,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并及时进行听力矫正。

遵循“60-60-60”原则:即声音调节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音量不超过60分贝,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可使用音量限制软件或功能,帮助控制孩子使用设备的最大音量输出。

选择合适的耳机:耳机类型同样值得关注。入耳式耳机由于更贴近耳膜,可能增加听力受损的风险。相比之下,开放式耳机在这方面的风险可能较低。优先选择降噪耳机或耳罩式耳机,降噪耳机可将环境声音降低15—20分贝,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从而在较低音量下也能享受清晰的音质。

定期检查听力:如果孩子经常接触高音量环境,定期检查可及早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听力问题。家长及教师要多向孩子普及听力保护知识,让他们了解大声听音乐的危害,并学会自我控制音量。

不少研究提到适量音乐刺激对孩子听力发育是有益的。因此,也鼓励孩子在适当的环境中分享音乐,如家庭聚会或户外活动时,但需注意音量及减少对耳机的依赖。

家长和教育者应通过合理的音量控制、选择合适的耳机、定期检查听力以及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听力健康。让音乐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美好陪伴,而非潜在的健康威胁。

文:吴素娟(嘉定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生)